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国家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并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确定在湖北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湖北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1〕51号]中,决定启动实施“江南平台(原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建设通识素质教育系统、专业素质教育系统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系统。通过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育人机制、学生评价制度等,以点带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江南平台承担“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和使命,并从以下几方面贯彻实施:
1、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实现“四个转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我校经长期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实现以下“四个转变”:一是从“知识本位”教育向“素质本位”教育理念转变;二是从“一维”专业教育模式向通识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三维”模式转变;三是从“传授仿效传承”向“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转变;四是从学分制向素质学分制学生评价模式转变。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协同推进的“三维”培养模式。
通过通识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协同推进,系统培育大学生过硬的通识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突出的创新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过硬的通识素质,内容涵盖思想观念素质、社会公德素质、通识能力素质、健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个方面的教育,主要通过改革理论课程教学、开展实践实训活动、实施通识素质测评等途径和方式来实现。
专业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内容涵盖专业观念素质的提升、专业品德素质的养成以及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理论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实施专业素质测评等途径和方式来实现。
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突出的创新素质,内容涵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创新典范引领、创新理论奠基、创新实践训练、创新成果展示、创新素质测评等环节和途径来实现。
3、创新教学改革,实施“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
“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是指有目的地创设特定育人环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堂检验、精讲提升、释疑创新“五大模块”开发学生潜质,促使知识内化进而形成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4、创新育人机制,实行素质导师制。
建设一支专门的素质导师队伍。素质导师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以通识教育为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品德教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以及督促学生“三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要”(内化、践行、创新)、“三习”(预习、复习、练习)、“三问”(敢问、勤问、会问)、“三多”(多读书、多实践、多交友)、“三省”(内省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文明)等,引导学生克服“失败因子”,积极培育成功素质,实现学生工作由“管”到“导”、由“教化”到“内化”的根本转变。
5、创新学生评价制度,实行素质学分制。
传统的学分制本质上是对学生知识水准的评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缺乏指导作用,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学分制是一种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目的,以素质测评结果为依据,以素质学分为计量单位,以专业素质、通识素质、创新素质“三维评价”为基本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素质评价的教学管理制度。素质学分制建立在对学生素质测评的基础上,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特定素质状况,而不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状况。在学生评价模式上实现由学分制向素质学分制的根本转变,是大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